本文作者:佛系玩家

水泥行业打响“反内卷”攻坚战

水泥行业打响“反内卷”攻坚战摘要: ...

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

中国水泥行业正在努力破解 “内卷”困局。

7月1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称,为深入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下称《实施办法》),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协会提出三项工作意见。

一是中国水泥协会和各省、市、自治区水泥(建材)协会的所有会员企业,要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实施办法》的解读,切实推动水泥行业熟料生产线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的统一工作,深刻认识产能置换政策对于促进水泥行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二是各企业要严格对照主管部门备案文件,逐条逐项核查自身熟料生产线的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差异情况,积极支持政府有关部门、中国水泥协会组织开展的相关核查调研工作,及时填报相关材料。

三是对于实际产能大于备案产能的企业,尽快按《实施办法》补齐产能差额并完善备案、环评、能评等相关手续,依法依规按备案日产能和年产能组织生产。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范永斌告诉界面新闻,发布上述《意见》是要求所有会员企业要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实施办法》的解读,加强产能管控,切实做好水泥行业熟料生产线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的统一工作,深刻认识产能置换政策对于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

“当前,国内大多数水泥企业实际熟料产能大于备案产能。”上海钢联百年建筑网首席分析师江元林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补齐产能差额对于集团式的企业相对更容易,因为集团式的企业可以内部进行协调。

“对于小型水泥企业而言,则会增加成本。他们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后才能按照实际产能生产大多数水泥企业熟料产量会因此受到限制,从而达到缩减产能的目的,能够一定程度上缓和内卷式竞争。”江元林称

上述《实施办法》于去年10月底发布。工信部当时表示,为进一步优化水泥玻璃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修订印发该《实施办法》。

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加严水泥置换要求、完善产能核定方式、实施地区差异管理、简化跨地区产能转出程序、加强与能效环保政策协同等五项要求。

范永斌对界面新闻解释称,当前水泥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批复产能与实际产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维护批复产能的严肃性,要求补充产能必须遵循产能置换政策,严格产能管理,推动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统一

具体而言,企业已经扩产,必须通过产能置换补充增加产能,同时通过产能置换进一步来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产能,调整产业布局,使产能合法合规。

范永斌进一步举例称,如企业申请4000吨/产能,实际产能却能达到6000吨甚至7000吨,那企业需按照产能置换办法,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产能或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来补充这3000吨/的产能缺口,确保产能合规

在范永斌看来,产能置换政策的落实,有助于优化产能布局,淘汰低效、落后的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减量置换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更好地规划和优化产业布局,落实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范永斌同时指出,产能置换政策的执行越来越严格能效达不到现行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基准水平要求的产能,手续不的产能期停产的产能,因债务纠纷等原因导致设备无法拆除的或存在法院查封情况的水泥熟料产能,不能用于产能置换。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有效推动产能,促进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江元林介绍,自产能置换政策实施以来,有大型集团企业已在推行产能置换。以海螺水泥(600585.SH)为例,该公司已将贵州地区的部分产能置换至安徽、广东等地。然而,对于小型企业而言,新建生产线成本高昂,参与产能置换的意愿较低,未来可能逐渐被市场淘汰出局。

近三年来,水泥行业内卷现象逐渐加剧。

去年8月,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征求加强水泥行业自律政策建议的函》,要求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斌表示,由于需求下降等因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部分企业为争夺份额,打价格战,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部分地区水泥价格甚至降至每吨200以下。这种过分或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企业自身利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水泥网APP显示,2024上半年,国内水泥行业出现新世纪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共计亏损12亿元。整年来看,全行业利润260亿元左右,较2023年下降16%。与行业利润高峰期2019年相比,市场需求下降22.34%,但利润总额暴跌86%,还不如当年的一个零头。

另据数字水泥网数据,国内水泥市场均价自2022年起持续走低。2022年-2024年全国水泥均价分别是425.86元/吨、394.25元/吨、384元/吨,2023-2024年均价同比降幅分别达8%和2.6%。

“作为基础原材料产业,水泥行业主要依赖于基建和房地产拉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基建、房地产等产业需求减少,水泥市场消费量必然下降,产能过剩凸显。此时必须去产能,才能根本上化解过剩问题。”斌还指出,

据上海钢联百年建筑调研数据调研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250家水泥企业出库量为6628万吨,同比下降26.7%。6月水泥出库量周均290.2万吨,环比下降17%,同比下降27.7%。

同期,全国506家混凝土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为5.6%,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上海钢联

今年6月27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定期披露水泥错峰生产执行情况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提到,各省、市、自治区水泥(建材)协会要充分利用行业媒体的影响力,定期披露水泥错峰生产执行情况,对执行到位的企业予以表彰,对执行不到位的错峰生产企业予以曝光,并报送中国水泥协会。

“发布《通知》是希望过舆论监督,推动水泥行业坚决反对‘内卷’,落实错峰生产,从而控制产量做到产需平衡,提升和稳定行业整体效益。”范永斌说。

他认为,错峰生产政策是当前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去产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目前各地区都在推动错峰生产,这是一种短期且相对现实有效“反内卷”措施。长期来看还需要真正的实现行业去产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斌也强调,当前去产能并非单纯依赖政府行政手段,而是依据市场化原则,依靠标准、法律法规等综合措施推动

作为水泥生产大省,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于近日披露错峰生产执行情况。

该协会组织表示,山东省水泥熟料企业分别开展了2024-2025年度采暖季、2025年春季和夏季三次错峰生产(2024年11月15日至2025年6月30日),合计时间151天。

山东省共有55家熟料生产企业68条熟料线(不含特种熟料生产线)。截至6月30日,共有45家企业55条生产线完成了错峰生产任务,执行完成率为81%。另有10家企业涉13条熟料线,尚未完成错峰生产任务。

“反内卷”战役已在多个行业打响,如光伏、钢铁、汽车行业等。

7月1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等。

据界面新闻获悉,近期相关光伏玻璃龙头企业召开了相关会议,计划重新进行新一轮减产。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