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据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周五发布消息,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对接下来国有企业的重点发力方向作出部署。
会议提到,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共性技术供给,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科学谋划布局,强化出资人政策保障,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突出大工程带动,突出场景应用,突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国家战略安全根基。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来,国资委频繁提及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增强发展动能。
在此之前,国资委主任张玉卓7月8日-9日在浙江调研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工作时提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创新,更深更广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开放协作,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贯通、攻出来用起来对接的一体攻关机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国资委副主任李镇6月17日也表示,要完善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机制。要科学制定国资国企“十五五”规划,基于企业自身战略定位和产业优势,选准战新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对界面新闻表示,对中央企业来说,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目的是增强发展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发展主动权。
“未来一段时间,国有企业的投资将大量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譬如工业母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工业机器人、大健康等产业。”他提到。
具体策略上,刘兴国在采访中表示,一方面,要做好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避免陷入分散重复投资的不利局面。另外,要着眼于产业链安全,要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进行投资布局,尤其是要加强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布局,严控产业链断链风险。
除了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国资委在专题会议上提到,要进一步强化统筹联动,一体推进国资央企巡视、审计整改,加强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和力量协同,形成整改合力,提升整改质效。要进一步健全整改工作机制,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推动整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