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佛系玩家

魔都眼|"海上第一茶楼"焕新,巴金、英女王茶席等你体验

魔都眼|摘要: ...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商城核心地标——湖心亭完成历时近2年的保护性修缮,正式向公众开放。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焕新归来。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这座被誉为“海上第一茶楼”的百年古建,至今已有240余年历史。本次修缮,本着“修旧如旧”的匠心,以工艺复原榫卯飞檐,不仅复原了歪闪的梁柱,更以“活态保育”的模式进行文化传承的新实践和有机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东方生活美学承载空间,为大豫园片区的文化发展乃至上海的城市历史文化空间带来新潮的温度。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焕新归来。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初一学生十一cos的林黛玉给阿泠cos的贾宝玉以湖心亭为背景在拍照,吸引了路过外国游客的注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十一cos的林黛玉(左一)和阿泠(左二)cos的贾宝玉和外国游客以湖心亭为背景合照。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从文人墨客雅集到Z世代打卡的新潮胜地

从清末民初起,湖心亭茶楼的茶客,就颇多文人雅士,包括文化巨匠巴金、曹禺、郭沫若,他们常常酬唱应和,吟诗作画,日久天长,湖心亭渐渐成为老城厢内最有雅趣的茶楼。如今,巴金茶席和伊丽莎白二世的女王茶席依旧保留。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二楼巴金茶席。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茶席。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在每一代老城厢茶客的心中,湖心亭是记忆中的一抹茶香。新年的元宝茶、香到令人吮指的茶叶鹌鹑蛋、高级的女王套点,交织成一幅幅茶香记忆画。这些记忆,在此次湖心亭升级焕新中一一被保留。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焕新后的湖心亭一楼内景。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二楼内景,与上海中心大楼遥相呼应。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二楼内景。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二楼内景。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二楼内景。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下午茶点。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重新开业的湖心亭茶楼,一楼仍有平价早茶场,同时新增更为潮流的新中式茶饮,以新颖的茶器吸引年轻一代驻足;二楼则打造文人风骨、非遗匠心、女王尊享三大非遗系列茶饮,传承非遗茶艺,更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配以精致茶点、潮趣周边,让在湖心亭喝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交享受。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江南丝竹合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湖心亭和上海中心大楼遥相呼应。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湖心亭的焕新为大豫园片区植入了一个强有力的“文化锚点”。它既是向历史的致敬,亦是向未来提供无限可能。当游人穿过九曲桥步入茶楼,他们触摸的不仅是历史的痕迹,更是一座城市文化赓续的新的启示,湖心亭“海上第一茶楼”的文化使命延绵百年、生生不息。

古法新生守护百年茶楼

湖心亭茶楼——上海最古老的茶楼,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间,其前身为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的园林景观“凫佚亭”。1784年,青蓝布业商人在凫佚亭旧址集资重建,更名“湖心亭”。1855年开始,湖心亭成为上海最早的商业茶楼,在其170年的茶楼经营史中,文人墨客在此汇聚,国家政要品茗闻丝竹,全榫卯结构的建筑和传承至今的非遗茶艺为其增添了文化地标与商业传承的双重价值,让湖心亭茶楼成为不折不扣的“海上第一茶楼”。2023年10月,湖心亭茶楼营业移至豫园老街,原址开启为期近两年的保护性修缮工作。

1857年湖心亭与九曲桥。采访对象供图

2025年7月10日,上海豫园,外国游客以湖心亭为背景拍照打卡。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