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佛系玩家

《潮童天下—雪域童年》跨越山川情谊深,育梦雪域点亮童年

《潮童天下—雪域童年》跨越山川情谊深,育梦雪域点亮童年摘要: ...

在雪域高原的阳光下,有人援建家园,有人点亮课堂;有孩子奔跑笑语,有教师深情守望。近日,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上海第十批援藏干部联络组协调帮助下,东方卫视《潮童天下—雪域童年》项目组赴西藏日喀则森嘎村灾后重建现场与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以儿童的视角、青年人的脚步、镜头的记录,讲述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援建援教故事,展现沪藏协作下的深厚情谊与守望相助。与此同时,节目也记录了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来自西藏日喀则的学生们走出高原、来到上海,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城市研学之旅。

在数学兴趣课上,李德虎老师从中国传统图案切入,引导学生探索“对称美”;语文课上,黄旭老师通过讲述杨利伟飞天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科技梦想与家国情怀;思政课堂上,朱忠壹老师带学生备战创新大赛,以引导与鼓励唤起创造与自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一大亮点,包遵锋老师设计的一堂“人际沟通”心理课中,孩子们通过游戏和表达,学习如何倾听与交流,在互动中打开心扉,提升自我认知。

节目还特别聚焦援藏教师的“传帮带”模式。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每位援藏教师都与本地教师结成对子,通过共同备课、协同授课等方式,推动本地教师成长。一幕幕“师徒档”的故事被镜头温暖记录——从初见的拘谨到如今的默契,“带一课”变成“传一法、育一代”。

节目尾声,主持人与多位援藏教师围坐交流。面对镜头,他们说:“我们不是来完成一段支教旅程,而是真心希望为这里的孩子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双向奔赴:研学之旅见证教育情谊

《潮童天下—雪域童年》节目还记录了一段温暖而特别的“反向之旅”——来自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定日县第二中学、萨迦中学和拉孜中学的30名藏族师生,走出高原,踏上了为期一周的上海城市研学之行。孩子们循着历史脉络,触摸文化脉动,用脚步丈量城市,用眼睛打开视野,在交流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研学之旅以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开启。学生们首先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珍贵的历史图文与场景复原中,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光辉历程,感受百年前那场“开天辟地”的伟大出发。随后走进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从石库门的烟火旧影到陆家嘴的摩天楼群,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在百年沧桑中的沸腾成长——这不仅是城市的蝶变,更是国家发展的缩影。

与城市“对话”之后,学生们来到上海复旦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与学长学姐面对面交流学习心得,听取科普讲解,憧憬着属于自己的求学之路。在交大的AI技术展厅,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感受到“未来”就在眼前。

文化体验同样丰富多元。在东方明珠塔俯瞰城市天际线、搭乘浦江游轮夜赏魔都灯火、参观世博博物馆和上海乒乓博物馆,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跃升,也领略了中华传统与当代表达的交汇之美。

艺术与传媒体验为旅程增添了色彩。学生们走进上海马戏城和上海木偶剧团,感受表演艺术的震撼魅力;参观上海广播电视台时,他们不仅深入演播厅实景,还作为小嘉宾参与了《潮童天下》的节目录制,更在一堂特别的AI创作课上,尝试用科技表达创意,用声音、画面讲述自己的故事。

对许多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雪域高原、来到繁华都市。旅途中,他们不断记录所见、所思、所感——“这不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他们在日记中写道,“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更坚定了努力学习、走出去再回来的决心。”

从重建森嘎村的坚实足迹,到高原课堂的琅琅书声,再到孩子们在上海研学播种梦想,《潮童天下—雪域童年》特别节目用儿童视角与人文镜头,记录了一场跨越山川的携手同行,也讲述了一段民族团结、教育筑梦的真实故事。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