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佛系玩家

特写|厦门海沧真有免费午餐

特写|厦门海沧真有免费午餐摘要: ...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在厦门市海沧区,还真有免费午餐。

“如果你暂时遇到困难,本店将为你提供免费用餐,只需告诉我们‘来份幸福餐’。吃完就走,不必客气。”7月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海沧区山边社区的一家餐厅门口,发现了这样一张海报。

海报下方,则是几行小字:“希望在你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将爱心传递下去。”

不仅如此,在海沧的多个社区、村庄里,许多老年人每天都能相聚在“幸福食堂”里,吃到荤素搭配、新鲜可口的免费午餐。

7月2日中午,老人们在莲花社区公益素食餐厅雨花斋享用免费午餐。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这只是海沧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的一个缩影。自2023年6月入选福建省首批“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试点区”以来,海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六项融合、20个一”工作机制,让文明的品质不仅体现在不断焕新的城乡面貌“面子”上,更聚焦在持之以恒的暖民、便民“里子”里。

是烟火食堂,也是精神港湾

何丽英是海沧街道渐美村“幸福食堂”的常客,这位96岁高龄的老人,依旧步履稳健、精神矍铄,饭后还能穿针引线做手工。

7月1日,她在“幸福食堂”告诉澎湃新闻:“三菜一汤一主食,每天都不一样,很合口味,而且还能和老伙伴们一起聊天、看电视,晚年生活很幸福。”

7月1日,96岁的何丽英在渐美村“幸福食堂”准备用餐。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渐美村党委委员许月琼介绍,2018年以来,在海沧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渐美村逐步探索出“社会捐助+政府补助+村民自助+义工帮助”的“四助模式”,开办了海沧的首家老人“幸福食堂”,为75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如今,每天约有110位老人在这里用餐。

“幸福食堂”不仅是老人解决午餐问题的场所,更是他们与老伙伴们进行交流、丰富精神生活的港湾。

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渐美村“幸福食堂”其实是村里的一座大礼堂,中午供老人吃饭,其余时间则用于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村里一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平日里只剩下老两口甚至独自一个人,难免会感到孤独空虚。” 许月琼说,“食堂就提供了一个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参加活动、以及讨论村里事务的平台。现在很多人会到这里参加志愿服务,给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免费菜肴孕育出邻里互帮互助的温暖,良性循环更成为海沧培育文明乡风的生动注脚。

澎湃新闻走访发现,海沧温厝社区、青礁村、莲花社区、祥露社区等地均有“幸福食堂”,各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出最符合自己村庄需求的模式。

7月2日中午,老人们在莲花社区公益素食餐厅雨花斋领取免费午餐。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莲花社区的雨花斋是由企业家自发创办的公益素食餐厅,不仅对社区里的老人、困难人群开放,也面向社会群众免费提供素食午餐。

7月2日中午,70岁的谢阿姨正在雨花斋吃炒面,她开心地说:“每天都会换花样,还有手工制作的面条、馒头等主食,来吃的年轻人也很多。”

谢阿姨不仅是免费餐厅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和贡献者,她经常和邻居一起到餐厅来做洗菜、切菜等前置工作,有好的菜品想法也会积极提出。

 正如许月琼所说,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许多村民从“服务接受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汇聚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不仅是老人,很多年轻人也愿意为村里出谋划策,有些还把家里有一技之长的人也拉过来一起参与。”

“有困难,免费吃饭”

海沧的免费午餐并不只为老人准备,还面向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来自福建三明的王英吉已在厦门打拼了20多个年头,2010年,他在海沧区山边社区开办了一家烧腊卤味餐厅,很快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

如今,在餐厅门口,他张贴了一张醒目的海报,公示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免费“幸福餐”。

7月2日,王英吉在准备免费爱心餐。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王英吉介绍,“幸福餐”的雏形源自于街道和社区组织的“爱心商家联盟”,联盟商家根据自己的情况,为困难群体提供各种帮助,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从白手起家到打拼出一番事业,王英吉深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在“爱心商家联盟”启动以后,他第一时间加入。三年来,王英吉陆续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年年初,有一位从外地过来找工作的青年,路费加上租房,钱基本上花得差不多了,可能身上所剩无几,他在店外徘徊了很久。”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对他的难处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一份饭菜,一碗汤面,看似微不足道,对我来说也没几个成本,但对处在困境的他来说,意义就不一样。我就想帮他解决下温饱问题,拉他一把。”王英吉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外来人员就业、租房等实际需求,海沧区一些企业还会将招聘信息放在王英吉的店里,让困难人群能够更快地找到合适的工作。

令王英吉印象深刻的是,那位曾经神情困顿的青年,在社区、企业的帮助下找到工作后,特意来到烧腊店表示感谢,那时的他,轻松而又自信。

这也让王英吉更加坚定了要把幸福餐长久做下去的初心,他坚定地说:“这块‘幸福餐’的牌子挂出来了,就不是摆设,我会实实在在去做,无论哪一天有需要的人进来,都会给他提供帮助。”

而在这种社区、企业、商家等多方参与模式的背后,是山边社区以“融文化、融公益、融生活”的理念,实现村企携手、融合共建的生动实践。

一家爱心餐厅的服务员在餐厅里贴出提供幸福餐的海报,上面写有“来份幸福餐”的暗号。微信公众号“今日海沧” 图

将“幸福餐”引入山边社区的设想,最初源自几位在海沧生活的外来年轻人。2024年年初,东孚街道、山边社区、闽台乡建乡创项目组、东孚爱心商家联合会等联合发起城中村“幸福餐”爱心传递活动。

据厦门文明网报道,“幸福餐”项目一上线就得到爱心商家和爱心人士支持,当时仅2个小时就募集到340份“幸福餐”,6家爱心商家参与,分别是尝兴烧腊餐厅、苏记瓦香、石锅鱼府餐厅、深夜食堂夜市牛排、丽霏香水饺和兰州拉面。

据山边社区介绍,目前,该社区有外来务工人员近2万人,“幸福餐”爱心传递活动将无偿为低收入群体、生活无着落群体、未就业毕业生、新来厦门务工人员、困境儿童、困难老人和困难残疾人等提供免费餐食。

在加入“幸福餐”项目的爱心餐厅,有困难的人进店只要按照店里宣传海报说出暗号——“来一份幸福餐”,服务员就会直接给他们端出一份餐。这样做既保护了个人的自尊,又传递了爱心和正能量。

“幸福餐”除了得到爱心商家的支持,也得到很多居民的捐款支持,有正在读书的孩子也为此捐出压岁钱。

2025年7月2日,海投文旅闽台乡建乡创项目组组长张德暐告诉澎湃新闻,他希望能够把这种模式一直延续,也让有需要帮助的外来人员在海沧能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海报设计 郑达咖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